胃出血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输血治疗、生活调理等方式治疗。胃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胃出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膜修复。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可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进行根治治疗。出血量较大时需使用注射用血凝酶等止血药物。
2、内镜治疗对于活动性出血或可见血管残端的患者,需在胃镜下进行钛夹止血、电凝止血或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内镜治疗能直接处理出血灶,尤其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套扎治疗。
3、手术治疗当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或内镜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行胃大部切除术、血管结扎术等外科手术。胃癌导致的出血需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止血手术。
4、输血治疗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休克症状时需输注红细胞悬液,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补充新鲜冰冻血浆。输血量应根据出血程度动态调整,避免循环超负荷。
5、生活调理急性期需禁食1-3天,出血停止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摄入酒精、辛辣食物及非甾体抗炎药,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胃酸分泌。
胃出血患者治疗后应定期复查胃镜,监测血红蛋白恢复情况。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应定期评估胃肠黏膜状态。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等,烹饪方式以炖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