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血压突然降低可通过调整药物、补充血容量、纠正体位性低血压、治疗原发疾病、监测生命体征等方式治疗。血压骤降通常由药物过量、脱水、体位改变、心脏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药物:
降压药物过量是导致血压骤降的常见原因。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可能因剂量不当或药物蓄积引发低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暂停或减少降压药用量,必要时使用短效升压药物过渡。
2、补充血容量:
脱水或失血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急性胃肠炎、高温出汗、利尿过度等情况可能引发低血容量性低血压。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充体液,血红蛋白低于70克/升时需输血治疗。
3、纠正体位性低血压:
从卧位突然起身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属于体位性低血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帕金森病等患者易发,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穿戴弹力袜,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盐酸米多君。
4、治疗原发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急症常伴随血压骤降。需立即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针对病因给予抗凝、溶栓或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治疗,同时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上。
5、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变化,收缩压持续低于90毫米汞柱或出现休克表现时,需建立静脉通路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高血压患者日常应避免快速体位变化,晨起时先坐立1分钟再站立。夏季注意补充含钾钠的饮品,如淡盐水、椰子水。定期检测立卧位血压,记录眩晕发作时间与诱因。饮食可适当增加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蛋类,有助于改善血管调节功能。避免长时间热水浴或桑拿,沐浴后及时补充水分。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用药史和基础疾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