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由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医源性种植等原因引起。
1、经血逆流:
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在卵巢、直肠等部位种植生长。这种情况与先天性生殖道畸形或剧烈运动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2、免疫异常:
机体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导致其在盆腔存活。此类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可能出现慢性盆腔疼痛及不孕症状。
3、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风险增加3-9倍,特定基因突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细胞黏附能力。这类患者往往发病年龄较轻,病灶分布范围较广。
4、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会刺激异位内膜增生,孕激素抵抗现象也常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更易合并该病,典型表现为月经紊乱和巧克力囊肿形成。
5、医源性种植:
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可能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或盆腔,形成术后瘢痕内膜异位症。这类病灶多局限在手术区域,可能引起周期性切口疼痛。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内分泌紊乱,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经血逆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饮食上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抗炎食物摄入。每年妇科检查必不可少,尤其是有家族史或不孕症状者更应密切随访,早期发现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