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加重、周期性发作的盆腔疼痛,疼痛特点包括经前1-2天开始持续至经期结束、下腹深部坠痛伴随腰骶部放射痛、性交痛或排便痛等。典型特征有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不成正比、常规止痛药效果有限、可能伴随不孕或月经异常。
1、时间特征:
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24-48小时出现,呈现规律性周期发作。随着病情进展,疼痛持续时间可能延长至整个月经期,部分患者会出现非经期的慢性盆腔疼痛。这种进行性加重的特点与异位内膜组织随激素周期变化发生出血、炎症反应有关。
2、疼痛性质:
多为下腹部深在性绞痛或钝痛,约60%患者伴有腰骶部放射痛。疼痛强度常达到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以上,严重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疼痛特点与异位病灶刺激腹膜神经、局部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有关。
3、伴随症状:
约40%患者出现性交痛,尤其在深部撞击时明显;直肠子宫陷凹受累者可表现为排便痛或里急后重。部分患者月经期可能出现腹泻、尿频等肠道或膀胱刺激症状,这与盆腔粘连和器官受累相关。
4、药物反应:
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可能仅部分缓解疼痛,需要更大剂量或联合用药。这与异位病灶产生大量前列腺素F2α,导致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和局部缺血有关。
5、病程特点:
疼痛程度往往与影像学显示的病灶范围不一致,微小病灶可能引发剧烈疼痛。随着病程延长,疼痛可能从周期性发展为持续性,且容易合并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约30%-50%患者合并不孕,这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和卵巢功能受损相关。
建议患者记录疼痛日记监测症状变化,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可尝试热敷下腹部缓解肌肉痉挛,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若疼痛影响生活质量或备孕困难,需及时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等典型表现,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治疗方案需根据年龄、生育需求等个体化制定,包括药物抑制内膜生长或手术清除病灶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