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出现腹痛可能与心肌缺血刺激迷走神经、心脏下壁梗死牵涉痛、胃肠黏膜缺血等因素有关。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为胸痛,但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等不典型症状,需警惕与急性胃肠炎、胆绞痛等疾病鉴别。
1、迷走神经受刺激心肌缺血坏死时会释放大量代谢产物,刺激心脏迷走神经末梢,通过内脏-躯体反射引发上腹部牵涉痛。此类腹痛多呈闷胀感,常伴面色苍白、出冷汗。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并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管情况。
2、下壁心肌梗死心脏下壁紧贴膈肌,梗死时疼痛可通过膈神经放射至上腹部,易误诊为胃痛。特征为突发剑突下压榨样疼痛,含服速效救心丸不能缓解。确诊需结合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以及肌钙蛋白检测结果。
3、胃肠黏膜缺血心肌泵血功能下降会导致胃肠道灌注不足,引发应激性溃疡或黏膜缺血性疼痛。多伴随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可静脉注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保护胃黏膜,同时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时需密切监测出血风险。
4、合并胆道疾病部分患者原有胆囊炎或胆石症,心肌梗死诱发胆绞痛发作。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并向右肩放射,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但需避免掩盖心肌缺血症状。
5、心源性休克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循环衰竭时,腹腔脏器严重缺血会产生持续腹痛。此时血压显著下降,四肢湿冷,需紧急使用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血压,并行急诊PCI手术恢复血流。
突发上腹痛的中老年患者应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尤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发病后需绝对卧床,避免用力排便诱发心脏破裂。恢复期饮食宜低盐低脂,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定期监测血脂、血糖等指标。随身携带硝酸异山梨酯片应急,但收缩压低于90mmHg时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