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血压低可通过吸氧、静脉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方式治疗。心肌梗死血压低通常由心排血量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等原因引起。
1、吸氧心肌梗死血压低时需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可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5-10升/分钟。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吸氧能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心脏负荷。
2、静脉补液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首选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补液速度根据血压、尿量调整,避免过快导致肺水肿。中心静脉压监测有助于指导补液,维持在8-12厘米水柱。血容量不足会加重低血压,及时补液能改善循环。
3、血管活性药物遵医嘱使用多巴胺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可兴奋心肌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去甲肾上腺素能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药物需通过微量泵静脉输注,根据血压调整剂量。
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动脉,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血运重建能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心功能。手术需在发病12小时内进行,越早实施效果越好。术后需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
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收缩期放气降低心脏后负荷。该治疗可为血运重建争取时间,改善重要脏器血流灌注。
心肌梗死血压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活动,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监测心功能变化。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