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输液治疗在急性期有一定作用,但需结合具体病情和医疗条件综合判断。心肌梗死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静脉溶栓、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镇痛治疗和补液支持等。
1、静脉溶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6小时内可采用尿激酶原、阿替普酶等药物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这类药物能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恢复血流灌注,但存在出血风险,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时间窗。
2、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抗凝药物可预防血栓扩展和新血栓形成。适用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3、抗血小板治疗注射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这类药物需早期使用,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活动性出血患者禁用。
4、镇痛治疗盐酸吗啡注射液可用于缓解剧烈胸痛,降低心肌耗氧量。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应减量使用。
5、补液支持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可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预防心源性休克。补液需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心电监护,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