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霉菌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皮肤屏障受损、潮湿环境接触以及基础疾病影响。
1、免疫力低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化疗患者易发地霉菌病。真菌趁宿主防御功能减弱时侵入皮下或深层组织,需通过提升免疫功能和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
2、长期使用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地霉菌过度繁殖。常见于长期住院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并配合益生菌调节。
3、皮肤屏障受损:
烧伤、外伤或慢性皮肤病造成的皮肤裂口,为地霉菌提供入侵通道。日常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严重时需局部使用抗真菌药膏。
4、潮湿环境接触:
长期接触腐烂植被、沼泽水域等潮湿环境会增加感染风险。农业工作者需穿戴防护装备,作业后及时清洁皮肤。
5、基础疾病影响:
糖尿病控制不佳者因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易出现顽固性感染。需优先控制原发病,配合系统性抗真菌治疗。
预防地霉菌病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赤脚接触污染水源,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日常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增强皮肤抵抗力,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减少局部潮湿。出现持续皮肤溃烂、皮下结节伴低热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加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