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通过中药内服、外治法、针灸、推拿及饮食调理等方式综合干预,具有整体调节和副作用小的优势。
1、中药内服:
根据证型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方剂,湿热型常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气滞血瘀型多用少腹逐瘀汤,寒湿凝滞型常选桂枝茯苓丸。需由中医师辨证后调整组方,疗程通常需持续1-3个月经周期。
2、外治法:
包括中药灌肠、熏蒸和塌渍疗法。将清热解毒中药浓煎后保留灌肠,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直达盆腔;苦参、黄柏等煎汤熏蒸会阴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外治法需避开经期使用。
3、针灸疗法:
选取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位,配合电针或温针灸,能改善盆腔微循环并调节免疫功能。急性期每日1次,慢性期隔日治疗,10次为1疗程。月经量多者慎用。
4、推拿调理:
通过揉按八髎穴、摩腹等手法疏通经络,配合骨盆矫正手法改善盆腔充血状态。每周2-3次,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经期和急性发作期进行。
5、饮食调理:
湿热型宜食马齿苋、冬瓜等清热利湿食材,血瘀型可用山楂、玫瑰花活血,忌食辛辣刺激。慢性期可配伍药膳如益母草煮鸡蛋,经后连服5天。
中医治疗期间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劳累和性生活,急性发作应配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建议记录症状变化周期,定期复查超声评估疗效,治疗3个月未改善需重新评估方案。日常可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促进气血运行,慢性患者每年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