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代谢减慢、皮肤改变、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异常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1、代谢减慢:
患者常表现为畏寒、乏力、体重增加。基础代谢率降低导致体温偏低,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仍觉寒冷。由于甲状腺激素不足,细胞能量代谢受阻,患者易感疲劳,日常活动耐力下降。体重增加多与水分潴留和脂肪代谢减慢有关。
2、皮肤改变:
典型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脱屑,面部及四肢可能出现非凹陷性水肿。毛发干枯易脱落,眉毛外1/3稀疏是特征性表现。指甲变脆、生长缓慢。这些改变与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减少有关。
3、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部分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发展为粘液性水肿昏迷。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感,跟腱反射松弛期延长具有诊断意义。
4、心血管系统异常:
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心音低钝、血压偏低。长期未治疗者可出现心包积液,胸部X线显示心影增大。心电图可见低电压、T波低平或倒置。这些变化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5、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常见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胃肠蠕动减慢症状。胃酸分泌减少可能导致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血清转氨酶可轻度升高。肠蠕动减弱使食物通过时间延长,是便秘的主要原因。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规律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注意保暖,避免感染等应激因素。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停药。出现明显水肿、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及脾功能亢进、腹水、肝性脑病、门体侧支循环形成。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血液回流受阻,使食管下端和胃底静脉扩张迂曲。静脉曲张破裂可引发呕血或黑便,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内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预防性套扎或硬化剂治疗可降低出血风险。
2、脾大及脾功能亢进:
门脉高压使脾脏淤血肿大,伴随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脾脏体积增大可通过超声或CT评估,严重脾亢需考虑脾动脉栓塞或脾切除术。
3、腹水:
门脉高压合并低蛋白血症时,腹腔内液体渗出形成腹水。患者出现腹胀、移动性浊音阳性,严重时可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限钠饮食联合利尿剂是基础治疗,顽固性腹水需行腹腔穿刺放液。
4、肝性脑病:
门体分流使血氨等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引发神经精神症状。早期表现为睡眠颠倒、计算力下降,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乳果糖和利福昔明可减少肠道氨吸收。
5、门体侧支循环形成:
门静脉与体循环间代偿性建立侧支通路,常见于脐周静脉扩张形成"海蛇头"征,或直肠静脉丛扩张引发痔疮出血。侧支循环程度可反映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在2克以下,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优质蛋白。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可改善循环功能,但需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出现呕血、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疾病焦虑,建议加入肝病患者互助组织获取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