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针灸常用位置包括内膝眼、外膝眼、鹤顶、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这些穴位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缓解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1、内膝眼:位于膝关节内侧凹陷处,常用于治疗膝关节内侧疼痛和肿胀。针灸时,针尖斜向内下方刺入,深度约1-1.5寸,留针15-20分钟。内膝眼穴位的刺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2、外膝眼:位于膝关节外侧凹陷处,适用于膝关节外侧疼痛和活动受限。针灸时,针尖斜向外下方刺入,深度约1-1.5寸,留针15-20分钟。外膝眼穴位的刺激有助于缓解外侧韧带和肌肉的紧张。
3、鹤顶:位于髌骨上缘中点,常用于治疗膝关节前侧疼痛和髌骨软化症。针灸时,针尖垂直刺入,深度约0.5-1寸,留针15-20分钟。鹤顶穴位的刺激可增强髌骨稳定性,减轻前侧疼痛。
4、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适用于膝关节外侧疼痛和下肢麻木。针灸时,针尖斜向内下方刺入,深度约1-1.5寸,留针15-20分钟。阳陵泉穴位的刺激可调节胆经气血,缓解外侧疼痛。
5、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胫骨前肌外侧缘,距髌骨下缘3寸,常用于治疗膝关节整体疼痛和虚弱。针灸时,针尖斜向内下方刺入,深度约1-1.5寸,留针15-20分钟。足三里穴位的刺激可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整体抗病能力。
膝关节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保持穴位周围的清洁,避免感染。针灸后,适当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和绿叶蔬菜,有助于骨骼健康。运动方面,可进行适量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和游泳,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