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被撞击后可通过冰敷消肿、观察症状、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药物辅助等方式处理。头部撞击通常由外力冲击、跌倒、运动损伤、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原因引起。
1、冰敷消肿:
撞击后24小时内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肿胀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隔开皮肤。
2、观察症状:
密切监测24-48小时是否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意识模糊、瞳孔不等大等异常。这些可能是颅内出血或脑震荡的表现,需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和变化情况。
3、避免剧烈活动:
撞击后至少休息24小时,避免奔跑、跳跃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的行为。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光线和噪音刺激,让大脑充分恢复。
4、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头痛、反复呕吐、抽搐、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儿童、老年人及高空坠落等严重撞击情况应直接送医检查,必要时进行CT扫描排除颅内损伤。
5、药物辅助:
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布洛芬缓解疼痛,但需避免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风险。严重情况可能需要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日常应注意保持环境安全,移除地面障碍物,运动时佩戴防护装备。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促进神经修复,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恢复期间保证充足睡眠,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2周内避免对抗性运动。如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等持续症状,建议神经科随访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