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急救可通过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吸氧、心肺复苏等方式进行。冠心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
1、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物,舌下含服可快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建议在胸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0.5毫克,每5分钟重复一次,最多不超过3次。
2、吸氧:吸氧可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缓解心肌缺氧症状。在急性发作时,可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2-4升/分钟的氧气,持续至症状缓解。
3、心肺复苏: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情况,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6厘米,同时配合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4、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风险。在急性发作时,建议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5、急救呼叫: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援助。急救人员到达后,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进一步处理,如静脉注射药物、心电图监测等。
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低脂饮食,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红肉和油炸食品;适度运动,如每天散步30分钟;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波动;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以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
房颤急救可通过胺碘酮、普罗帕酮、地高辛等药物缓解。房颤可能与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
1、胺碘酮: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房颤的紧急转复。其作用机制为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抑制钠、钾、钙离子通道,从而恢复窦性心律。常用剂量为150mg静脉注射,随后以1mg/min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后改为0.5mg/min维持。使用时需监测心电图,警惕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副作用。
2、普罗帕酮:普罗帕酮是一种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其通过抑制钠离子通道,减慢心房传导速度,终止房颤发作。常用剂量为1-2mg/kg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不超过140mg。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变化,避免用于心力衰竭患者。
3、地高辛:地高辛是一种洋地黄类药物,主要用于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其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房室传导。常用剂量为0.25mg静脉注射,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使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警惕洋地黄中毒。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坚果等,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可提高心肺功能,降低房颤发作风险。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遵医嘱服药,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房颤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