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肠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六大表现包括持续高热、玫瑰疹、肝脾肿大、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和消化道症状。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同时需注意补液和营养支持。
1、持续高热
肠伤寒的典型症状之一是持续高热,体温常维持在39-40℃,持续1-2周。发热初期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不适。高热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必要时使用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2、玫瑰疹
部分患者在病程第7-10天会出现玫瑰疹,表现为胸腹部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毫米,压之褪色。皮疹通常无瘙痒感,数日内自行消退。若皮疹伴有明显不适,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3、肝脾肿大
肠伤寒患者常出现肝脾肿大,尤其是脾脏肿大更为明显。体检时可触及肿大的脾脏,质地较软。肝脾肿大可能与病原体在网状内皮系统增殖有关。治疗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
4、相对缓脉
肠伤寒患者的心率与体温不成正比,表现为相对缓脉。即使体温升高,心率仍较慢。这种现象可能与毒素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有关。若心率过缓或出现心律失常,需及时就医。
5、白细胞减少
肠伤寒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更为明显。白细胞减少可能与病原体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有关。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升白细胞药物,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6、消化道症状
肠伤寒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饮食上建议选择易消化、低纤维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肠伤寒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治疗期间需注意补液和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若出现严重症状如肠出血或肠穿孔,需及时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