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龈长脓包通常由乳牙龋坏、根尖周炎、牙周脓肿、外伤感染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可通过局部处理、药物治疗、根管治疗、手术引流或全身治疗等方式干预。
1、乳牙龋坏:
龋齿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髓坏死,细菌通过根尖孔扩散至牙龈形成脓肿。表现为牙龈红肿伴波动感,可能伴随咀嚼疼痛。需清除腐坏牙体组织,进行充填治疗或乳牙拔除,同时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
2、根尖周炎:
牙髓感染蔓延至根尖周组织会引发化脓性炎症,脓液突破骨膜后在牙龈形成瘘管或脓包。常伴随牙齿松动和叩击痛。需拍摄牙片确认病变范围,选择根管治疗或拔除患牙,急性期需切开排脓。
3、牙周脓肿:
牙菌斑堆积导致牙周袋内厌氧菌繁殖,形成局限性化脓病灶。特征为牙龈半球形隆起,挤压有脓液溢出。治疗需超声洁治清除牙石,局部使用碘甘油,严重者需牙周翻瓣手术。
4、外伤感染:
牙齿磕碰后未及时处理可能造成牙周膜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包。常见于上前牙区,伴有牙龈撕裂伤。需清创后缝合伤口,对移位牙齿进行复位固定,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或免疫缺陷患儿易出现反复牙龈脓肿,可能与抵抗力下降有关。表现为多发性脓包且愈合缓慢。除口腔局部治疗外,需监测血糖水平或免疫功能,进行系统性病因治疗。
日常需培养儿童早晚刷牙习惯,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饮食避免过硬过黏食物,增加维生素C摄入增强牙龈抵抗力。发现牙龈红肿应及时就医,避免挤压脓包导致感染扩散。急性期可用淡盐水漱口缓解症状,但不可替代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