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起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紫外线治疗、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疗。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湿疹患儿需每日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含神经酰胺或透明质酸的润肤剂,帮助修复皮肤屏障。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洗澡水温控制在37摄氏度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家长需选择纯棉透气的衣物,减少汗液刺激。
2、外用药物中重度湿疹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等薄嫩部位。急性渗出期可用硼酸溶液湿敷,合并感染时配合莫匹罗星软膏。
3、口服药物瘙痒明显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物。严重泛发性湿疹需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系统激素。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适用于顽固性病例。
4、紫外线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适用于6岁以上慢性湿疹患儿,每周照射2-3次。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注意遮盖眼睛和生殖器部位。光疗可能引起皮肤干燥,需加强保湿护理。
5、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可用于12岁以上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通过抑制IL-4和IL-13信号通路改善症状。治疗前需筛查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用药期间监测注射部位反应。
湿疹患儿日常需避免接触尘螨、动物皮毛等过敏原,室内湿度保持在50%左右。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湿疹发生概率,辅食添加应延迟至6个月后。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发现食物诱因,常见致敏食物包括牛奶、鸡蛋、花生等。家长应定期修剪患儿指甲,睡眠时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时,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