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支架手术通常无需开颅,属于微创介入治疗。手术通过血管内途径完成,主要适用于动脉狭窄、动脉瘤等脑血管病变。
1、手术原理:
脑血管支架手术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建立通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导管送至病变血管部位,释放支架以改善血流。该技术避免了传统开颅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
2、适应病症:
适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以及未破裂动脉瘤。当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或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支架植入能有效预防脑卒中。
3、术前评估:
需完善脑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等检查明确病变位置。评估内容包括血管迂曲程度、斑块性质及侧支循环状况,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手术路径选择和支架类型确定。
4、手术过程:
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全程约1-3小时。医生经导管注入造影剂定位后,先使用球囊扩张狭窄段,再精准释放自膨式支架。术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及神经功能变化。
5、术后管理:
需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常见方案包括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术后1个月需复查血管影像,观察支架通畅情况及有无再狭窄。
术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头部活动。严格监测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出现头痛、言语障碍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血管内皮修复,术后半年内避免潜水、高空作业等可能引起颅压波动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