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神经内镜术前检查主要包括影像学评估、内分泌功能检测、视力视野检查、凝血功能筛查及心肺功能评估五项核心内容。
1、影像学评估:
垂体瘤术前必须通过磁共振成像明确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必要时辅以CT扫描评估骨质结构。动态增强扫描可鉴别微腺瘤与大腺瘤,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判断肿瘤质地。对于侵袭性垂体瘤,需加做脑血管造影排除颈内动脉受累。
2、内分泌功能检测:
需全面评估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包括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基础值测定。针对功能性垂体瘤需进行特异性激发或抑制试验,如葡萄糖抑制试验诊断肢端肥大症。术后可能出现尿崩症,术前需测定抗利尿激素水平作为基线对照。
3、视力视野检查:
标准自动视野计检查可量化评估视交叉受压程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早期发现视神经纤维层变薄。对于向上生长的垂体瘤,需定期复查视力变化,视野缺损呈双颞侧偏盲提示视交叉受压,这是决定手术时机的重要指标。
4、凝血功能筛查:
术前需完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小板功能检测。经鼻蝶手术存在鼻腔黏膜广泛渗血风险,对于服用抗凝药物患者需提前调整用药方案。异常出血史患者建议加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
5、心肺功能评估:
常规心电图和胸片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年龄大于60岁或合并慢性病患者需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库欣综合征患者术前需重点评估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肢端肥大症患者需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术前3天建议低纤维饮食减少肠道负担,手术当日清晨禁食禁水。术后恢复期需监测尿量变化,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咳嗽。定期复查垂体激素水平和MRI影像,出现多饮多尿或头痛呕吐需及时就诊。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黏膜,术后3个月内避免高空作业和潜水等气压变化活动。
垂体瘤手术后尿崩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尿量异常增多、低渗尿及血钠水平升高。尿崩症的发生与手术损伤下丘脑-垂体轴有关,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尿量异常:
术后24小时内尿量持续超过每小时200毫升或每日总量超过4000毫升,且呈现稀释性低比重尿尿比重低于1.005,是尿崩症的典型表现。需每小时记录尿量并与术前基础值对比。
2、电解质紊乱:
血钠浓度持续高于145mmol/L伴随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尿渗透压低于300mOsm/kg,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受损。需每4-6小时监测血钠变化,警惕高钠血症引发的神经症状。
3、口渴机制异常:
患者出现烦渴多饮但无法通过饮水纠正高钠血症,反映下丘脑口渴中枢受损。需评估患者饮水意愿与实际需求量的匹配程度。
4、激素水平检测:
血浆抗利尿激素ADH水平低于1.5pg/ml,且对外源性加压素试验敏感尿量减少50%以上,可确诊中枢性尿崩症。需在术后48小时内完成激素动态检测。
5、影像学评估:
术后MRI显示垂体柄中断或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提示神经垂体损伤。需结合手术记录明确解剖结构破坏程度。
术后患者应保持出入量平衡,每日监测体重变化不超过3%。建议分次少量饮用含电解质的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水中毒。可适量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维持电解质稳定。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垂体功能与视野检查,发现头痛、嗜睡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