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38.6℃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液支持、病因治疗、休息观察等方式治疗。体温升高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免疫反应、环境因素、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或额头贴退热贴帮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
2、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设定点。用药后需监测体温变化,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3、补液支持发热加速体液蒸发,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高糖饮品加重脱水。
4、病因治疗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配合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伴随咳嗽咳痰可加用氨溴索化痰。所有药物均需医生评估后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休息观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活动。每2-4小时监测体温,记录发热规律。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抽搐、意识模糊等危重症状。儿童出现热性惊厥应立即侧卧防止窒息。
发热期间宜选择粥类、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腻。体温持续3天不降或超过40℃需急诊处理。婴幼儿、孕妇、慢性病患者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退热后仍要维持1-2天观察期,注意有无原发病加重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