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丹毒致病菌主要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治疗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或红霉素,同时注意局部清洁和休息。丹毒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炎症,常见于下肢和面部。感染通常通过皮肤破损或微小伤口进入体内,引发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能迅速扩散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治疗丹毒的核心是控制感染和缓解症状,首选抗生素治疗,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氨苄或头孢克洛,以及红霉素都是常用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局部治疗包括使用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患者应多休息,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橙子、鸡蛋,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丹毒的关键是及时处理皮肤伤口,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如蜂窝组织炎或败血症的发生。丹毒的治疗和预防需综合考虑抗生素使用、局部护理和生活习惯调整,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