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1、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是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所有病例的80%。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人体肠道中,当通过会阴进入尿道后可能引发感染。感染后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治疗通常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同时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会阴清洁。
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是另一种常见致病菌,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这种细菌感染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时补充水分。
3、变形杆菌变形杆菌感染多见于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患儿。这类细菌可产生尿素酶,导致尿液碱化,形成结石风险增加。患儿可能出现血尿、腹痛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喃妥因肠溶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同时建议完善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
4、肠球菌肠球菌感染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的患儿。这类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可能导致治疗困难。患儿可能出现持续性低热、排尿不适等症状。治疗通常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氨苄西林胶囊、万古霉素注射液等药物,家长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5、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多由皮肤定植菌经血行播散引起,在新生儿中较为多见。感染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脓尿、发热等表现。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唑西林钠注射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药物。家长需注意患儿皮肤护理,避免抓挠破损。
预防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女孩从前向后擦拭会阴,男孩注意包皮清洁。保证每日充足饮水,避免憋尿。婴幼儿应及时更换尿布,保持会阴干燥。如发现孩子出现排尿异常、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测,明确致病菌后针对性用药。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产生。日常可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水果摄入,有助于酸化尿液抑制细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