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5岁也可能得胃癌,但概率较低,需通过胃镜检查确诊并尽早治疗。胃癌在青少年中罕见,但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或胃部疾病可能增加风险。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靶向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制定。
1、遗传因素是青少年胃癌的潜在原因之一。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个体,尤其是直系亲属患病,可能携带相关基因突变,增加患病风险。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早期发现病变。
2、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这种细菌长期存在于胃黏膜中,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进而发展为胃癌。通过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可确诊感染,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
3、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可能损害胃黏膜。高盐、腌制、烟熏食品以及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的饮食,会增加胃癌风险。青少年应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减少加工食品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
4、胃部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息肉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变为胃癌。青少年若出现持续性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
5、手术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方法,包括胃部分切除、全胃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后需结合化疗或靶向治疗,提高治愈率。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6、饮食调理在胃癌治疗中至关重要。术后患者应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蒸鱼、豆腐、鸡蛋等。避免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的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7、心理支持对青少年胃癌患者尤为重要。疾病可能带来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和医生应给予充分关怀,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胃癌在青少年中虽不常见,但不可忽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若出现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