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受损可能导致胃痛、消化不良、胃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胃粘膜受损通常由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酗酒、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
1、胃痛胃粘膜受损后,胃酸直接刺激暴露的神经末梢,引发上腹部隐痛或灼痛。疼痛多在空腹时加重,进食后暂时缓解。长期反复胃痛可能提示慢性胃炎或胃溃疡,需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瑞巴派特等胃粘膜保护剂,或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物。
2、消化不良受损的胃粘膜分泌消化酶能力下降,导致腹胀、早饱、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常感觉食物滞留胃中,伴有恶心反酸。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避免油腻辛辣食物。若症状持续,需排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配合使用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
3、胃出血严重胃粘膜损伤可破坏血管,表现为呕血或黑便。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更易发生。急性出血需立即禁食并就医,通过内镜下止血或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日常应避免过硬过热食物,监测大便颜色变化。
4、胃炎持续胃粘膜炎症可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后者可能伴随胃酸分泌减少。患者除上腹不适外,可能出现贫血、消瘦。确诊需结合胃镜与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补充维生素B12等。
5、胃溃疡深度粘膜损伤穿透肌层形成溃疡,疼痛具有节律性,易并发穿孔或梗阻。胃溃疡需规范治疗8-12周,联合使用铋剂、抗生素和抑酸药。反复发作的胃溃疡应警惕癌变可能,建议定期复查胃镜。
胃粘膜修复期间需保持规律饮食,每日进食5-6次软质食物,如山药粥、蒸蛋等。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戒烟限酒。适当补充谷氨酰胺有助于粘膜修复,症状加重时及时复查胃镜。冬季注意腹部保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诱发症状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