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耳朵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栓塞、外伤或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常见伴随症状有耳道红肿、听力下降、发热等,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肤感染是儿童耳痛的常见原因,多因洗澡游泳进水、掏耳损伤或过敏导致。表现为耳道红肿灼热,触碰耳廓时疼痛加剧。家长需避免孩子抓挠,可用干净毛巾冷敷缓解。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若伴随真菌感染会联用克霉唑溶液。
2、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多发于感冒后,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引发炎症。患儿会出现搏动性耳痛伴发热,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摇头。家长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耳流脓,提示鼓膜穿孔。治疗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严重者需鼓膜切开引流。
3、耵聍栓塞耳垢堆积硬化可能压迫耳道引起胀痛,尤其见于油性耵聍体质儿童。表现为耳闷堵感,进水后疼痛加重。家长切勿自行用挖耳勺处理,应就医进行专业冲洗。医生可能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取出。
4、外伤刺激儿童玩耍时可能将玩具零件、食物等塞入耳道造成机械损伤,或遭遇掌掴等外力冲击。家长发现耳道出血、淤青需立即就诊。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是否有鼓膜穿孔,必要时使用头孢克洛预防感染。
5、牵涉性疼痛扁桃体炎、腮腺炎或牙齿疾病可能放射至耳部产生疼痛感。这类情况需治疗原发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需使用青霉素,龋齿需口腔科处理。家长可让孩子用温盐水漱口缓解咽喉不适。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避免让孩子躺着喝奶以防呛奶引发中耳炎,洗澡时使用耳塞防止进水。耳痛发作期间保持饮食清淡,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摄入。若孩子持续抓挠耳朵、夜间哭闹或发热超过38.5度,须立即到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注意不要自行使用偏方滴耳,以免加重感染或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