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产通常指总产程少于3小时的分娩过程。急产的发生与初产妇产道条件、胎儿大小、宫缩强度、既往分娩史、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相关。
1、初产妇产道条件:初产妇宫颈和阴道组织较紧,通常产程较长。但若宫颈条件异常松软或存在先天发育异常,可能引发宫口快速扩张,导致急产。这类情况需在孕期通过超声和妇科检查评估。
2、胎儿大小因素:胎儿体重低于2500克或胎头径线偏小时,对产道阻力减小,可能加速分娩进程。孕期需定期监测胎儿生长曲线,对胎儿生长受限者加强产前监护。
3、宫缩强度异常:子宫收缩过强过频宫缩间隔<2分钟,持续时间>90秒会大幅缩短产程。这种情况可能与缩宫素受体敏感度增高有关,需通过胎心监护识别宫缩模式。
4、经产妇分娩史:有急产史的经产妇,其产道肌肉记忆效应可使后续分娩更快。这类孕妇应在孕晚期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出现规律宫缩后立即就医。
5、激素水平紊乱:前列腺素或催产素分泌异常会诱发病理性宫缩。妊娠期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可能干扰激素平衡,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排查病因。
急产孕妇产后需重点观察子宫复旧和出血情况,24小时内每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饮食宜选择高铁高蛋白食物如猪肝粥、菠菜牛肉羹,避免生冷刺激。产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每日进行凯格尔训练帮助盆底肌修复。哺乳期保持每日钙摄入1000毫克,可通过酸奶、芝麻酱等食物补充。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复查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