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造影通常在评估不孕症、排查输卵管阻塞或异常时需要进行。主要适用情况包括不孕超过1年、疑似输卵管病变、宫腔形态异常评估、流产或宫外孕后复查、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前的检查。
1、不孕症评估:
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超过12个月未孕时,需通过造影确认输卵管通畅性。输卵管阻塞约占女性不孕因素的25%-35%,造影可直观显示输卵管走行及伞端开放状态。对于排卵正常且男方精液检查无异常的不孕夫妇,建议优先选择该项检查。
2、输卵管病变排查:
既往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结核病史者,输卵管粘连风险显著增高。造影能发现输卵管积水、周围粘连及管腔狭窄等病变,其中输卵管积水在X光下呈现特征性"腊肠样"扩张,这类患者自然妊娠率不足5%。
3、宫腔形态检查:
怀疑子宫畸形、宫腔粘连或黏膜下肌瘤时,造影可同步评估宫腔容积与形态。数据显示约15%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存在子宫纵隔等畸形,造影剂在宫腔内的填充缺损往往提示占位性病变。
4、术后病情监测:
输卵管整形术、宫外孕保守治疗后3-6个月需复查输卵管功能。特别是保留输卵管的宫外孕患者,术后再发异位妊娠风险达10%-20%,造影能判断手术部位愈合情况及管腔通畅度。
5、辅助生殖准备:
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前必须排除输卵管积水,因积水逆流会降低胚胎着床率50%以上。对于35岁以上女性,造影检查应提前至备孕6个月未成功后进行,以节省生育黄金时间。
检查前需避开月经期及急性炎症期,术后2周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建议选择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检查,此时子宫内膜较薄,检查结果更准确。检查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阴道出血,保持外阴清洁并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补充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吸收,适度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输卵管造影检查前需完成妇科检查、血常规、传染病筛查、白带常规及超声检查五项基础项目。
1、妇科检查:
通过双合诊评估子宫位置、大小及附件区情况,排除急性盆腔炎症。若存在宫颈举痛或附件区压痛需暂缓造影,避免操作导致感染扩散。检查前3天需禁止性生活及阴道冲洗。
2、血常规:
重点观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数值异常提示潜在感染。血红蛋白低于90克/升需纠正贫血后再行检查。采血前需空腹8小时以保证结果准确性。
3、传染病筛查:
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和HIV抗体检测。阳性患者需在专用检查室操作,器械需特殊消毒处理。急诊情况下可快速检测但存在窗口期漏诊风险。
4、白带常规:
清洁度Ⅲ度以上或检出滴虫、霉菌需先行治疗。取样前24小时避免使用阴道栓剂,检查时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可提高检出率。反复发作的阴道炎患者建议加做细菌培养。
5、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期女性内膜超过12毫米需排除内膜病变。卵巢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者应延期检查,避免造影剂推注导致囊肿破裂。
检查前3天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胃肠胀气影响成像质量,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时更衣。建议携带卫生巾应对术后少量出血,检查后2周内禁止盆浴及游泳。术后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超过38.5摄氏度需及时返院复查,日常可适当散步促进造影剂代谢但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