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两者存在双向关联。主要关联机制包括炎症因子释放、骨代谢失衡、维生素D缺乏及口腔菌群失调。
1. 炎症因子释放牙周炎产生的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因子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可能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量流失。日常需加强口腔清洁,病理性骨流失需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
2. 骨代谢失衡牙槽骨吸收过程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过度表达,可能引发全身性骨重建异常。建议监测骨密度,必要时使用降钙素或特立帕肽调节骨代谢。
3. 维生素D缺乏慢性牙周感染可能影响维生素D吸收,导致钙磷代谢紊乱。日常应补充含维生素D食物,严重缺乏时需使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
4. 菌群失调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肠-骨轴影响骨密度。除牙周基础治疗外,可配合使用益生菌调节微生态平衡。
建议牙周病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保持每日钙质摄入,避免吸烟等加重骨流失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