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造成骨折性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骨折固定、抗骨质疏松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通常由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跌倒外伤、激素水平异常等原因引起。
1、药物镇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缓解疼痛,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同时需配合钙剂如碳酸钙预防进一步骨流失。
2、骨折固定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椎体压缩骨折可行椎体成形术,髋部骨折多需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手术恢复活动能力。
3、抗骨质疏松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配合活性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必要时使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改善骨密度。
4、康复训练骨折稳定后逐步进行负重训练和平衡练习,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荷,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肌力和协调性。
日常需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跌倒风险,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遵医嘱规范用药以降低再骨折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