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可能发生骨质疏松,但概率较低,主要与遗传代谢疾病、长期药物使用、营养不良、运动不足等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成骨不全症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骨密度异常,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骨密度筛查,医生可能推荐钙剂、维生素D或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
2.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癫痫药物可能抑制骨形成,需在医生监测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补充骨化三醇或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
3. 营养缺乏: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发育,家长需保证孩子每日摄入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碳酸钙D3片或胆维丁乳。
4. 运动不足:缺乏负重运动会导致骨量积累不足,建议每天进行跳绳、篮球等冲击性运动,严重者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
青少年出现不明原因骨折或骨痛时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日常注意避免碳酸饮料摄入,保证每日晒太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