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性休克或死亡。主要危害包括肠道黏膜损伤、全身中毒症状、慢性迁延不愈、继发多器官损害。
1、肠道黏膜损伤痢疾杆菌持续侵袭结肠黏膜,导致溃疡出血和脓血便反复发作,可能引发肠穿孔或肠狭窄。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蒙脱石散等药物控制感染并修复黏膜。
2、全身中毒症状细菌毒素入血可引起高热、惊厥及神志改变,儿童更易出现中毒性脑病。静脉补液联合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益生菌可缓解症状,家长需密切监测患儿意识状态。
3、慢性迁延不愈未规范治疗可能转为慢性痢疾,表现为长期腹痛腹泻和营养不良。需进行粪便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小檗碱、乳酸菌素片。
4、继发多器官损害严重感染可能诱发溶血尿毒综合征或败血症,需住院进行抗休克治疗。关键措施包括早期足量使用头孢噻肟、甲硝唑、补液盐等。
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电解质溶液,出现持续发热或血便须立即就医。儿童及老年人感染后建议住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