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部分会出现脑积水,其发生概率与出血量、部位及并发症有关。脑积水主要由血块阻塞脑脊液循环、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脑室系统受压、炎症反应加重四种机制导致。
1、血块阻塞脑出血后血凝块可能堵塞脑室或导水管,需通过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引流解除梗阻,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缓解颅内压。
2、吸收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导致蛛网膜颗粒纤维化,影响脑脊液回吸收,可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配合乙酰唑胺、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等药物控制分泌。
3、脑室受压丘脑或基底节区大量出血易压迫第三脑室,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意识障碍,需血肿清除联合脑室穿刺,术后使用人血白蛋白、七叶皂苷钠、吡拉西坦改善脑代谢。
4、炎症反应血液分解产物引发无菌性炎症可导致脑膜粘连,表现为发热和颈强直,需抗炎治疗配合脑脊液置换,适用药物有甲泼尼龙、地塞米松、吲哚美辛。
脑出血后需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脑室变化,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预后,饮食应控制钠盐摄入避免加重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