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未控制者、产程延长产妇、多次宫腔操作史女性及免疫力低下群体。
1、胎膜早破孕妇:
胎膜破裂后失去屏障功能,阴道和宫颈的细菌可上行感染至宫腔。胎膜早破时间超过18小时,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显著升高。这类孕妇需密切监测体温和血象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生殖道感染未控制者:
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感染等未及时治疗的生殖道炎症,病原体可通过宫颈管逆行扩散。常见致病菌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孕前规范治疗生殖道感染可降低发病风险。
3、产程延长产妇:
破膜后产程超过24小时会增加感染机会,尤其合并阴道检查次数过多时。产程中每增加一次阴道检查,感染风险上升约13%。需严格无菌操作并控制检查频率。
4、多次宫腔操作史女性:
人工流产、宫腔镜等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防御机制。反复宫腔操作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妊娠后更易发生感染。建议有相关病史者孕早期加强监测。
5、免疫力低下群体:
糖尿病、HIV感染等免疫缺陷患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局部免疫应答能力下降。这类孕妇需定期检测阴道微生态,必要时预防性使用阴道益生菌制剂。
预防绒毛膜羊膜炎需从孕前开始,有高危因素者建议孕前3个月完成TORCH筛查和生殖道感染治疗。妊娠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过度。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坠痛或发热时及时就诊。合理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有助于增强胎膜韧性,每日建议摄入新鲜果蔬500克以上,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可改善盆底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