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较深时通常建议接种破伤风疫苗。破伤风预防措施需结合伤口污染程度、受伤环境、既往免疫史等因素综合判断。
1、伤口污染程度:
被土壤、铁锈污染的深部伤口风险较高。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其芽孢可通过伤口进入人体。此类情况需立即接种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并进行主动免疫。
2、受伤环境因素:
户外作业或接触动物粪便的伤口更易感染。农业劳作、建筑工地等场所受伤时,即表浅伤口也建议加强免疫。环境中的破伤风芽孢可存活数年。
3、免疫接种史:
完成基础免疫者十年内受伤可不加强接种。我国儿童计划免疫包含破伤风疫苗,但成人易忽视加强免疫。最后一次接种超过十年者需补种。
4、伤口特征判断:
深度超过1厘米的穿刺伤必须预防处理。窄而深的伤口易形成厌氧环境,利于破伤风杆菌繁殖。动物咬伤、烧伤等特殊伤口同样高危。
5、临床表现预警:
出现牙关紧闭或肌肉强直需立即就医。破伤风潜伏期通常3-21天,早期表现为咀嚼肌痉挛。发病后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综合治疗。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基础预防措施。受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使用碘伏等消毒剂处理。日常注意避免接触生锈物品,从事高危职业者建议每十年加强接种一次疫苗。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可促进伤口愈合。出现任何异常肌肉痉挛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