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可通过口腔视诊、探诊、X线检查、激光荧光检测、数字化成像等方式发现。龋齿是牙体硬组织被细菌腐蚀导致的慢性破坏性疾病,早期发现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1、口腔视诊医生使用口镜和镊子直接观察牙齿表面颜色、形态改变。龋齿初期表现为釉质白垩色斑块,进展期可见褐色或黑色龋洞,邻面龋需配合咬合翼片观察。视诊能发现明显的窝沟龋、平滑面龋及继发龋,但对隐匿性龋损敏感度较低。
2、探诊检查采用尖锐探针探查牙齿表面粗糙度与质地,龋坏区域会出现探针卡顿或釉质软化现象。邻面龋可通过探针勾拉牙缝判断是否存在龋洞,探诊还能评估龋损深度是否接近牙髓。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避免造成人为釉质损伤。
3、X线检查根尖片能显示牙冠邻接面及根部的隐匿性龋坏,适用于检查邻面龋、根面龋及继发龋。咬合翼片可观察后牙咬合面龋损范围,全景片有助于评估多发性龋齿。X线对早期釉质龋诊断率有限,但能清晰显示龋坏与牙髓腔的距离关系。
4、激光荧光检测采用655nm激光激发龋损组织产生荧光,通过数值量化显示龋坏程度。DIAGNOdent设备能检测到釉质表层0.5mm内的早期脱矿,对窝沟点隙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视诊。该方法无辐射且可重复进行,适合儿童及孕妇龋齿筛查。
5、数字化成像采用光纤透照技术或数字成像系统增强龋损对比度,如Canary System通过脉冲激光检测牙体结构变化。数字化影像可存储对比龋齿进展,配合软件分析能量化龋坏面积,对早期釉质龋的诊断准确率超过80%。
发现龋齿后应控制每日精制糖摄入不超过25克,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邻面。每半年进行专业涂氟处理,儿童可考虑窝沟封闭预防咬合面龋。重度龋齿患者需避免冷热刺激,及时修复缺损防止食物嵌塞加重龋坏。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邻面龋等隐蔽病灶,建议每6-12个月接受全面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