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丹毒与丹毒是两种不同的皮肤感染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致病菌和感染途径。
类丹毒通常由猪红斑丹毒丝菌引起,多见于接触动物或动物产品的从业人员,如屠宰工人或渔民。感染部位常见于手指或手部,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可能伴随轻微发热。丹毒则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好发于下肢或面部,典型症状为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类丹毒多为局限性感染,而丹毒易扩散并引发淋巴管炎。
类丹毒的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V钾片或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症状较轻时可能自愈。丹毒需及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钠,严重时需静脉给药。两者均需保持患处清洁,避免搔抓。
日常应注意皮肤防护,接触生肉或鱼类时佩戴手套,皮肤破损后及时消毒。出现疑似症状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