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穿刺手术是一种通过细针或活检钳获取肺部组织样本的微创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诊断肺部结节、肿块或感染性病变。该操作通常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可能由肺部肿瘤、结核、肺炎等疾病引起,需通过局部麻醉、影像定位、穿刺取样等步骤完成。
1、肺部肿瘤肺部恶性肿瘤或良性肿瘤是肺穿刺的常见指征。当CT发现孤立性肺结节且无法通过无创手段确诊时,穿刺可明确病理类型。患者可能伴随咳嗽、咯血、体重下降等症状。诊断后可根据结果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靶向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吉非替尼片、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等。
2、结核感染疑似肺结核但痰检阴性时需通过穿刺获取组织进行抗酸染色或培养。患者常有低热、盗汗、乏力等表现,穿刺确诊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须监测肝功能。
3、肺炎鉴别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真菌性肺炎需组织病理学确认。临床表现为高热、咳黄痰,但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可能需穿刺。确诊后需调整抗感染方案,如伏立康唑片治疗曲霉菌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4、间质性病变肺纤维化、结节病等弥漫性病变有时需穿刺明确分期。患者多存在进行性呼吸困难,病理结果可指导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需配合肺功能康复训练。
5、转移瘤排查其他部位肿瘤疑似肺转移时,穿刺可确定病灶性质。乳腺癌、结肠癌等转移灶可能表现为多发性结节,确诊后需联合原发癌治疗方案,如注射用紫杉醇等化疗药物。
术后需卧床休息6小时,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高蛋白,如鸡蛋羹、鱼肉等促进创面修复。两周内禁止泡澡或游泳,保持穿刺部位干燥。若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返院复查胸部X线。长期吸烟者应戒烟,定期随访胸部CT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