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早期终止妊娠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医疗干预,绝对禁止自行服药。常用药物包括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但必须由专业医师评估后开具处方并全程监护。
1、药物禁忌:
自行使用流产药物可能导致大出血、感染、不完全流产等严重并发症。存在宫外孕、过敏史、凝血功能障碍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禁用药物流产。
2、时间限制:
药物流产仅适用于妊娠49天内的宫内妊娠,超过时限需采用其他医疗手段。孕周计算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认,末次月经推算可能存在误差。
3、医疗监护:
服药后需在医疗机构观察6小时以上,监测出血量及妊娠组织排出情况。用药后第8天、第15天必须复查超声,确认流产是否完全。
4、风险提示:
约5-10%病例可能出现流产失败或不全流产,需紧急清宫手术。部分患者服药后会出现剧烈腹痛、持续高热或大量出血等危险症状。
5、心理支持:
正规医疗机构会提供术前咨询与心理评估,术后建议接受专业心理疏导。流产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会阴部清洁。
终止妊娠属于重大医疗决策,建议到正规医院妇科门诊进行系统检查后,由医生根据孕周、健康状况等制定个体化方案。流产后应加强营养补充,多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两周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出现异常出血或发热需立即就医。后续需采取可靠避孕措施,反复人工流产可能造成不孕等严重后果。
怀孕14周终止妊娠需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方式。孕14周属于中期妊娠,终止方式主要有药物引产、钳刮术、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等,具体需根据孕妇健康状况、胎儿情况及医疗机构条件综合决定。
1、药物引产:
适用于孕14-24周终止妊娠,常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等药物。药物引产通过阻断孕激素作用诱发宫缩,需在具备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可能出现宫缩疼痛、出血等反应,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钳刮术:
适用于孕10-14周且药物引产失败者,需在静脉麻醉下用卵圆钳取出妊娠组织。手术风险包括子宫穿孔、宫颈裂伤等,术后需预防感染,观察出血情况,必要时进行超声复查确认宫腔清洁度。
3、依沙吖啶引产:
适用于孕16周后,通过羊膜腔穿刺注射药物诱发宫缩。该方式引产过程类似自然分娩,需监测产程进展,可能出现胎盘滞留、产后出血等并发症,需备血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4、风险评估:
中期引产风险显著高于早期人工流产,可能出现大出血、感染、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既往剖宫产史、胎盘位置异常者风险更高,需由有经验医师操作并做好应急预案。
5、心理干预:
终止妊娠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建议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医疗机构应提供避孕指导,流产后至少间隔6个月再怀孕,推荐使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等高效避孕方法。
终止妊娠后需卧床休息2-3天,1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如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持续发热需及时就诊。饮食宜补充优质蛋白和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术后2周复查超声,6个月后计划再孕前建议进行孕前检查评估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