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小心呛进气管时,一般可通过咳嗽排出异物,若出现持续呛咳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气管异物可能由进食过快、吞咽功能异常、咽喉反射不协调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窒息。
多数情况下,呛入气管的小块食物会刺激气管黏膜引发剧烈咳嗽,借助气流冲击可将异物排出。此时保持镇定、身体前倾有助于咳嗽发力,避免拍背或灌水等操作。婴幼儿或老年人因咽喉反射较弱,更易发生呛咳,家长需注意将食物切碎,避免喂食果冻、坚果等高风险食物。
当异物较大或卡在声门下方时,可能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属于紧急情况。此时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同时呼叫急救。若异物停留超过24小时可能引发肺部感染,出现发热、咳脓痰等症状,需通过支气管镜取出。长期卧床、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吞咽功能障碍,呛咳后需排查是否合并吸入性肺炎。
日常进食时应细嚼慢咽,避免说笑或走动。婴幼儿进食需保持坐姿,老人可调整食物性状为糊状或软质。反复发生呛咳者建议排查神经系统疾病或食管结构异常,必要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