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足跟或足底疼痛,可通过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形器具和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足底筋膜过度牵拉、炎症反应、足弓结构异常、运动损伤或体重负荷过大等因素引起。
1、足跟疼痛:
晨起或久坐后第一步行走时疼痛明显,疼痛部位集中在足跟内侧,呈刺痛或灼烧感。足底筋膜在夜间收缩后突然拉伸导致微撕裂,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建议减少长时间站立,选择有缓冲功能的鞋子,疼痛急性期可冰敷10-15分钟。
2、足底压痛:
按压足弓中部至跟骨结节处出现明显压痛,严重时可见局部肿胀。足底筋膜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胶原纤维变性,常见于扁平足或高弓足人群。定制矫形鞋垫可分散压力,睡前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有助于改善弹性。
3、活动受限:
持续行走后疼痛加剧,可能出现跛行步态。足弓动态支撑功能下降导致足部力学失衡,常见于跑步爱好者或体重超标者。水中运动可减少负重冲击,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替代跑步。
4、僵硬感:
足部静止后出现僵硬,需要缓慢活动才能缓解。筋膜组织纤维化改变影响滑动功能,晨起症状尤为显著。滚压网球按摩足底可促进血液循环,夜间使用足部固定支具保持筋膜伸展状态。
5、放射痛:
疼痛可能向足趾或小腿后侧放射,伴随跟腱紧张。炎症刺激足底神经分支或引发代偿性肌肉痉挛。冲击波治疗可促进组织修复,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筋膜松解术。
日常建议控制体重以减轻足部负荷,避免赤脚行走或穿硬底鞋,每日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坐位握住脚趾向背侧牵拉保持30秒,重复5次。饮食中增加维生素C和蛋白质摄入促进结缔组织修复,可适量食用猕猴桃、深海鱼等食物。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夜间静息痛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应力性骨折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