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复发主要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感及黏液分泌增多,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轻度脱垂、反复脱出嵌顿、黏膜溃烂出血三个阶段。
1. 肛门肿物脱出排便时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动推回。可能与长期腹压增高、盆底肌松弛有关,建议避免久蹲久坐,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太宁栓等药物缓解。
2. 排便困难因直肠脱垂导致粪便排出受阻,伴随排便不尽感。常见于慢性便秘患者,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剂。
3. 肛门坠胀感直肠反复脱出牵拉盆底神经,产生持续下坠不适。多与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相关,可进行提肛运动锻炼,严重时需考虑注射硬化剂或手术治疗。
4. 黏液分泌增多脱出黏膜受摩擦刺激分泌黏液,易引发肛周湿疹。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合并感染时加用红霉素软膏。
日常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咳嗽,多摄入芹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至肛肠外科就诊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