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和直肠是消化系统的不同部位,结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直肠则暂时储存粪便并触发排便反射。
1、解剖位置结肠位于腹腔外围呈门框状分布,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直肠位于盆腔内,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门,长度约12-15厘米,形成两个生理弯曲。
2、生理功能结肠通过节律性收缩推进食糜,同时吸收水分、电解质和少量维生素。直肠不参与营养吸收,其黏膜感受器能感知粪便充盈,通过神经反射引发便意。
3、组织结构结肠肠壁有特征性结肠带和结肠袋,黏膜层缺乏绒毛结构。直肠黏膜形成纵行皱襞,肌层在肛管处增厚形成肛门内括约肌,与骨骼肌构成的外括约肌协同控制排便。
4、常见疾病结肠易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多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血。直肠疾病包括直肠脱垂、直肠前突和直肠癌,常伴随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等症状。
5、检查方法结肠检查主要采用结肠镜和钡剂灌肠,可观察全结肠黏膜。直肠指诊是直肠疾病的基础检查,高位病变需配合直肠镜或MRI检查,肛门直肠测压用于评估排便功能。
日常应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规律排便习惯,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出现持续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或不明原因消瘦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泻药或灌肠处理肠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