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砷中毒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周围神经病变及消化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或癌症。
1、皮肤改变手掌脚底对称性角化过度伴色素沉着或脱失,呈现雨滴样白斑,可能与砷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关。需使用二巯丙磺钠驱砷,配合尿素软膏外用。
2、神经损伤四肢远端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砷干扰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导致轴索变性。建议营养神经治疗,可选用甲钴胺、维生素B1等药物。
3、消化症状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砷破坏胃肠黏膜屏障引发炎症。需停用污染源,使用蒙脱石散保护黏膜,辅以益生菌调节菌群。
4、系统损害长期接触可致肝纤维化、肾小管坏死,与砷诱导氧化应激有关。需监测肝肾功能,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日常应避免饮用高砷地下水,接触砷化物时做好防护,出现可疑症状及时检测血尿砷含量。确诊后需在职业病科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