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的皮肤表现主要包括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皮肤溃疡及皮肤癌变。砷中毒通常由职业暴露、环境污染、药物滥用及误食含砷化合物引起。
1、色素沉着:砷中毒早期常见皮肤色素异常,表现为躯干或四肢出现点状或片状棕褐色斑块,可能与黑色素细胞功能紊乱有关。轻度症状可通过脱离砷暴露环境改善,严重者需使用二巯丙磺钠等驱砷药物。
2、角化过度:长期砷暴露可导致掌跖部位皮肤增厚、皲裂,形成特征性"雨滴样"角化斑。该症状提示慢性砷中毒,需联合局部水杨酸软膏和口服青霉胺治疗。
3、皮肤溃疡:高浓度砷接触可造成皮肤坏死性溃疡,创面顽固难愈且易继发感染。除立即终止砷接触外,需采用二巯丁二酸驱砷,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
4、皮肤癌变:慢性砷中毒晚期可能诱发鲍温病、鳞状细胞癌等皮肤恶性肿瘤,常见于持续接触10年以上者。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预后与癌变程度密切相关。
出现可疑砷中毒皮肤表现应立即就医检测尿砷含量,治疗期间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避免接触含砷杀虫剂或中药雄黄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