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术后5个月仍存在肿痛可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调整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该症状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软组织粘连、创伤性关节炎、感染、内固定物刺激等因素有关。
1、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如踝泵运动可促进静脉回流。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但需避免负重过早导致二次损伤。训练后冰敷10-15分钟有助于缓解肿胀。
2、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能促进软组织修复,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脉冲电磁场治疗对缓解慢性疼痛有效,需连续治疗10-15次。水中步行训练可减少关节负荷,适合早期康复阶段。
3、药物治疗若存在炎症反应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地奥司明片有助于改善淋巴回流,迈之灵片可减轻静脉性水肿。严禁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疗程。
4、调整生活习惯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厘米,日常穿戴二级压力医用弹力袜。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每1小时休息10分钟。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适度补充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
5、定期复查术后6个月需拍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必要时行CT三维重建。如怀疑内固定物松动或感染,应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持续肿痛超过6个月需考虑关节镜探查清理术。
建议保持每日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骑固定自行车,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骼愈合。若出现皮肤发红发热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就医排除感染可能。康复期间建议每4-6周复诊一次,由骨科医生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