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两个月后能否正常走路需结合骨折愈合情况判断,若复查显示愈合良好且无疼痛肿胀,通常可以逐步恢复行走;若存在延迟愈合或固定不稳,则需继续制动。
骨折后两个月是临床愈合的关键阶段,此时骨痂形成基本完成但强度不足。X线检查若显示骨折线模糊、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部分负重训练。初期建议使用拐杖分担体重,选择平坦路面行走,单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每日2-3次为宜。行走后出现轻微酸胀属正常现象,但若持续疼痛超过2小时或夜间加重,应立即停止活动。
存在内固定松动、骨质疏松或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愈合延迟。此时强行行走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需通过CT三维重建评估骨痂生长质量,必要时采用脉冲电磁场或低频超声促进愈合。合并踝关节不稳者需佩戴支具8-12周,禁止跑跳及旋转动作。
康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800mg钙元素与400IU维生素D,优先选择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海产品。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厘米,配合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建议每4-6周复查X线,直至骨折线完全消失且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健侧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