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被压扁需立即制动并就医,可通过固定制动、药物镇痛、手术复位、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肿瘤转移、暴力撞击、高处坠落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神经损伤等症状。
1、固定制动发生脊柱骨折后需立即保持平卧位,避免移动或扭转身体,用硬质担架或颈托固定伤处。不当搬运可能导致骨折碎片移位压迫脊髓,造成截瘫等不可逆损伤。急救时可使用脊柱板临时固定,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处理。
2、药物镇痛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联用阿仑膦酸钠维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抗骨质疏松药物。神经根受压时可能需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3、手术复位椎体压缩超过50%或伴有神经损伤时,需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手术。肿瘤转移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可能需结合椎体肿瘤切除与骨水泥填充。术后需绝对卧床4-6周防止内固定失效。
4、康复训练稳定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练习等,逐步恢复脊柱稳定性。使用支具保护3-6个月,避免弯腰搬重物。水中步行训练可减少关节负荷,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5、心理干预长期卧床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心理状态。家属需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加入病友互助小组有助于建立康复信心,必要时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
脊柱骨折后3个月内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饮食应增加牛奶、鱼虾等高钙食物,每日补充800-1200毫克钙剂和400-800单位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骨骼愈合的不良习惯,睡眠时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曲度。康复期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失禁需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