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内侧肿包可能由腱鞘囊肿、脂肪瘤、皮脂腺囊肿、类风湿结节或痛风石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腱鞘囊肿:
手腕腱鞘囊肿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物,由关节囊或腱鞘内黏液聚积形成。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质地柔软有弹性,按压可能有轻微疼痛。长期重复手腕动作者易发,可通过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治疗。
2、脂肪瘤:
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软组织肿瘤,触诊质地柔软、边界清晰、可推动。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直径多在1-3厘米,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较大影响功能时可手术切除。
3、皮脂腺囊肿:
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表面可见黑色开口,继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保持局部清洁,感染时需抗生素治疗,反复发作建议手术完整切除囊壁。
4、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关节炎特征性表现,质地坚硬的无痛性皮下结节,多伴随晨僵、关节对称性肿痛。需进行类风湿因子检测,治疗以抗风湿药物为主,结节较大影响活动可考虑局部注射或切除。
5、痛风石:
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质地如石灰,常见于关节及耳廓。急性发作时红肿剧痛,需血尿酸检测确诊。通过降尿酸药物和饮食控制治疗,较大痛风石需手术清理。
日常应注意避免手腕过度劳损,控制高嘌呤饮食摄入,观察肿物变化情况。建议每日进行15分钟手腕伸展运动,用温水浸泡促进血液循环。若肿物持续增大、出现疼痛或影响关节活动,应及时到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超声或MRI检查明确性质。注意记录肿物生长速度和伴随症状,就医时提供详细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