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通常能通过核磁共振检测出来。核磁共振对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能清晰显示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病变。
核磁共振通过多序列成像可识别骨髓炎的典型表现。T1加权像上骨髓信号减低,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增高,提示骨髓水肿和炎症反应。增强扫描可显示骨膜增厚、软组织脓肿形成等继发改变。核磁共振还能评估病变范围,区分活动性感染与慢性纤维化,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少数情况下核磁共振可能受金属植入物、患者移动伪影等因素干扰。金属植入物会导致局部磁场扭曲,影响图像质量。患者无法保持静止或存在幽闭恐惧症时,可能无法完成检查。此时需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或考虑CT、骨扫描等替代方案。
怀疑骨髓炎时应尽早就医,核磁共振检查前需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检查后需配合医生进行影像学随访,监测治疗效果。日常需保持患肢制动,避免负重活动加重骨质破坏,同时保证高蛋白饮食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