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和发烧是两种不同的生理反应,中暑主要由高温环境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发烧则是机体对感染或炎症的免疫反应。中暑表现为高热无汗、皮肤干燥,发烧常伴随寒战、出汗等症状。
中暑的核心机制是散热障碍,高温环境下人体汗腺衰竭或体液丢失过多导致核心体温升高,严重时可出现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典型症状包括头晕、恶心、皮肤发红发热但无汗,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体温常超过40摄氏度,需立即转移到阴凉处并物理降温。
发烧的本质是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移,多由细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发。体温多在37.3-39摄氏度之间,伴随畏寒、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感染性发热可见于流感、肺炎等疾病,非感染性发热可能与风湿热、肿瘤有关。患者通常有明确感染灶或炎症表现。
预防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出现头晕等症状应立即休息。发烧患者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38.5摄氏度以上可物理降温,持续发热需就医排查病因。两类情况都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脱水,儿童及老年人出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