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草胺中毒可通过脱离污染源、皮肤清洗、眼部冲洗、催吐洗胃、血液净化等方式治疗。乙草胺中毒通常由误服、皮肤接触、吸入蒸汽等原因引起,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脱离污染源立即远离喷洒农药的环境,转移至通风处。若衣物沾染农药需迅速脱除并用塑料袋密封,避免二次接触。接触者应保持静卧,减少毒物吸收扩散。
2、皮肤清洗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皮肤15分钟以上,毛发指甲等部位需重点清洁。不可使用热水或酒精擦拭,以免加速毒物吸收。冲洗后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受损皮肤。
3、眼部冲洗发生眼睛溅入时,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持续冲洗眼球至少20分钟。冲洗时需翻开上下眼睑,确保结膜囊充分清洁。处理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
4、催吐洗胃口服中毒4小时内且意识清醒者,可先服用温盐水催吐。医疗机构会采用活性炭混悬液洗胃,配合20%甘露醇注射液导泻。禁用牛奶或油类物质,可能促进毒物溶解吸收。
5、血液净化重度中毒出现昏迷、肺水肿时需进行血液灌流。采用HA型树脂灌流器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乙草胺及其代谢产物。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
中毒后72小时内需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避免迟发性脑病。恢复期应多饮水促进排泄,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西蓝花等。接触农药时须穿戴防护装备,规范操作器械。出现胸闷、视物模糊等不适立即就医,携带农药包装便于医生识别毒物成分。